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生态美学立论的重要渊源之一。

    我国生态美学贯穿于古典哲学中,与儒释道三家思想相生相伴,始终影响着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生态美学观在哲学上主要体现在对“生”的探究与重视上。儒家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应远离对虚妄无形的神灵鬼怪的探索,而将重点放在“生”之事上。孔子也曾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些都体现了儒家重生、贵生的态度。同样,儒家也尊重“自然之生”,强调对自然节令和自然规律的尊崇,主张按照生态规律合理安排农业。道家则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万物生于天道的过程,同时道家的“道法自然”“道为天下母”及“万物齐一”等观点也表现出尊重自然、爱护众生的理念。佛家的“轮回转世”“众生平等”等观点则体现出对生的无限渴望以及对自然万物生存状态的尊重。

    当前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仍以西方话语为主,理论资源大多来源于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生态美学和以英美分析哲学为基础的环境美学。对这些西方理论的引进与研究为我国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着力点,但由于文化基础的不同,这些西方理论与我国传统美学存在差异,在理论适用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中西方生态美学发展侧重点不同,有着“生态”与“环境”之辨。西方偏重于发展环境美学,将环境作为区别于人的一种背景、围绕物看待,这便有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我国则重点发展生态美学,“生态”一词本身便将人包含于自然之中,人与万物在自然生态中和谐共生,消解了主客二分,也符合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根本精神。此外,西方的生态美学在阐释我国传统艺术时存在理论不适用的情况。我国传统生态美学观在绘画、音乐、诗学以及建筑领域均有体现,而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很难用西方理论进行阐发。

    我国生态美学具有悠久历史和自身特色,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将中国古典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生态美学话语体系的一个突出优势。我国当前的生态美学发展要植根于传统生态美学的沃土之中,但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生态美学的发展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便能够更好解决当今时代问题。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建设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需求的生态美学话语体系,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的同时,还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其持续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实现中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美学思想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摘编自胡友峰《生态美学立论的深厚渊源》)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态美学立论的依据都来自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B . 我国生态美学观有着悠久历史,在儒家哲学上体现为对人的“生”的重视,超越自然之生。 C . 当前中西方生态美学发展侧重点不同,西方偏重发展生态美学,我国重点发展环境美学。 D . 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有助于建设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需求的生态美学话语体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点,指出中华文化与我国生态美学的深厚渊源关系。 B . 第二段运用例证法,如例举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来说明需家重生、贵生的态度。 C . 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中西方生态美学的发展进行对比,凸显了中方的优势。 D . 第四段联系现实提出了当前生态美学发展的要求,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万物齐一”,尊重自然,爱护众生,其思想对生态美学的发展作用最大。 B . 当前我国的生态美学的理论资源主要以西方理论为主,但这些理论与我国传统美学存在差异。 C . 体现在绘画、音乐、诗学等领域的我国传统生态美学观中的一些概念,用西方理论很难进行阐发。 D . 传统的生态美学是我国当前生态美学发展植根的沃土,继承传统生态美学有助于更好创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