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安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年京剧演员王梦婷、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表演专业2017级的梁颖、“95后”彭静旋等年轻人凭借出众的传统艺术功底,在海内外获得广泛关注,推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一方面证明传统艺术在当代依然具有超凡魅力,具备浸润人心、凝聚共情的力量;一方面也表明,互联网为传统艺术创新表达提供了全新空间,为经典艺术穿越时空打通了新的路径,进一步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审美与价值。

    从文化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创新表达让“中国节日”火遍全网、走向世界,到文化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助力世界遗产“活起来”;从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受网友热捧,再到逛博物馆成为中国社会“新风尚”……当下,内容精彩、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各类文化遗产传播方式,日益得到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亲近。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1月 15日,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艺术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与时俱进。

    “上戏416女团”的成功就并非仅是展现京剧国粹,而是选择跨界的方式,将京剧与国风歌曲进行混搭演绎,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也以此证明传统艺术并非曲高和寡,同样可以以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传统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

    传统艺术不仅需要创新演绎,而且需要创新传播。借助于短视频等平台优势,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地域局限,让传统艺术走向五湖四海。大众透过传统艺术类短视频,既可以获得欣赏艺术所带来的视觉美感与精神愉悦,还可以学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对数千年中华文明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知,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拉近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生活的距离。传统艺术凝聚着我们共同的记忆,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年轻的传承者、艺术家在“双创”中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传统艺术生生不息。

    (摘编自人民网2021年 12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润泽百姓之功。应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文化如涓涓细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有利于塑造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点,赋予新的时代气息,是新时代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2017年10月25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的创意表达,极大推动了艺术传承。 B . 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C . 艺术类短视频打破了时空限制和地域局限,同时也破坏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D . 传统艺术如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2.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观点:传统艺术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与时俱进;接着通过列举的事例,论证“”这一分论点;然后论证了另一分论点“”;最后予以总结,呼吁传统艺术通过“双创”得到更好发展。

    3. (3) 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4) 根据三则材料,说说传统艺术和文化创新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