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近日,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开幕式首次呈现出以清洁氢能作为燃料的“微火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水立方被改造成“冰立方”;冬奥会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 用绿电;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冬奥会以智慧多元的形式、完美严谨的效果呈现在全世界面前,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环保力量。
资料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吴雨林
材料二:
“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正负抵消,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材料三:
材料四:
本届冬奥会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场馆——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承担着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比赛,公园雪道面积大、需要的雪量多,为满足造雪用水,公园先后建设了蓄水池和雪融水收集池,实现对赛区内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和循环利用。同时采用符合最高环保标准、更高效节水的智能化造雪系统,造雪每立方米可节水20%左右。
生态修复工程也是冬奥场馆建设的亮点。作为在森林环境中建设的赛区,延庆赛区坚持场馆建设和生态修复同步进行,施工团队采取“工程避让、工程减缓、工程补偿”等方式,将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设完工后全部原土覆盖,并根据每棵树受到的不同影响,“一对一”定制保护方案。历时六年,延庆赛区动植物保护、生态安全等214万平方米以及新增的2.3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工程全部完成,物种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还积极向全社会推广可持续理念。在2020年7月2日第8个全国低碳日,“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其可以记录用户日常生活中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行为轨迹,通过碳普惠方式,鼓励和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低碳冬奥贡献力量。
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副主任杜少中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担当,也为绿色奥运贡献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
资料来源:国家监委网站
①助力碳中和,环保新风尚
②绿色冬奥
③我们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