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乙:
寺人披见文公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 以难告。
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B .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C .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D .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侯,是古代爵位。爵位是古代最高统治者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除王外,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 执事,办事的官员。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恭敬,可译为 “您”。甲文中执事指秦穆公。
C . 己丑,干支之一,己属天干,丑属地支,己丑可纪年、月、日、时,文中己丑表纪年。
D . 河,在古代一般指黄河,后也指一般河流。《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过秦论》中“因河为池”,与选文中的意思相同,都是黄河的意思。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可见他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烛之武虽有些许委屈、牢骚,但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
B . (甲)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却忘恩负义、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C . (乙)吕、郤密谋焚烧晋文公的宫室以杀死晋文公,寺人披前来向晋文公告密,但晋文公一开始因寺人披此前曾两次刺杀自己而拒绝见他。
D . (乙)寺人披在与晋文公对话时,并没有因为身为臣子而一味逢迎,而是据理力争,并运用了反问、用典等手法,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
-
(5)
《左传》在记述史实时特别重视“礼”,而晋文公被古人赞为“有礼”,请结合甲乙两文说明晋文公“有礼”的具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