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2022·海珠一模) 中国百年奥林匹克梦见证的,不仅是一个体育大国的堀起之路,更是一个世界大国的发展历程。走向世界大舞台既是我们的梦也是中国梦。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运动员奋力拼搏,突破自我,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精彩瞬间。“00后”小将谷爱凌,挑战前所未有的难度,逆袭夺冠;半月板切除70%的徐梦桃,坚持四届冬奥,终于圆梦金牌;男子自由滑金博洋名列第9,却也创造了个人本赛季最高分,“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高山滑雪滑降徐铭甫排名第36,却让这个项目的成绩册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参与就是最好的开始!”……

     

    2022年北京冬奥会

    “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

    “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

    “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这是1910年7月,组织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人士在《申报》上发出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提出的灵魂之问。

    这三个问题,成为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著名“奥运三问”。自此,中国的奥运梦开始萌芽,一代代中国人用努力与拼搏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1932年,中国第一次派出奥运会代表团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来自辽宁的短跑选手刘长春“单刀赴会”。在此之前,刘长春严词拒绝了日本威逼利诱他代表“伪满洲国”参加此届奥运会的要求。“本人良心尚在,热血依旧为国而流,又怎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中国人首次走上奥运会的赛场,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一问。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成为该届奥运首金得主,也成为了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成就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二问,中国体育开始走上辉煌的道路。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鸟巢正式开幕,圆满回答了“奥运三问”的最后一问。

    奥运选择北京,世界看好中国。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百年前的“奥运三问”,今日之中国以“双奥”答卷作出了完美的回答。

    (资料来源:环球网、新华网,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中华腾飞,体有同行。阅读材料,调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你的经验,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