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武威期末) 文言文阅读

    太平兴国六年,上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无过三日。

    四月。上亲躬听断,京城诸司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是岁自春涉夏不雨,上意狱讼有冤滥。会归德节度使推官李承信市葱有烂者,笞园户,病创数日死。承信坐弃市。先是诸州罪人皆铜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 江南西转运副使、左拾遗张齐贤上言:“刑狱繁简,乃治道弛张之本。州县胥吏皆欲多禁系人,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租税逋欠至少而禁系累日,遂至破家。请自今外县罪人五日一具禁放数白州。州狱别置,历委长吏检察,每月具奏,下刑部阅视,有禁人多者,即奏遣朝官驰往决遣。若事涉冤诬,故为淹滞,则降黜其本州官吏。或终岁狱无冤滞,则刑部给牒,得替日,较其课旌赏之。”

    先是,开封府女子李击登闻鼓 , 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付。诏本府随所欲裁置之。李无他亲属,独有父,有司系之。六月己丑,李又诣登闻,诉其父被系。上颇骇其事,谓宰相曰:“此事至小,岂当禁鞠?辇下尚或如此,天下至广,安得无滥枉乎?朕恨不能亲决四方之狱,固不辞劳耳。”即日诏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南、两浙、西川、荆湖、岭南等道审问刑狱。

    京城诸司系囚,多所原减,决事遂至日旰。近臣或谏以劳苦过甚,上曰:“不然。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桡,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因谓宰相曰:“中外臣僚若皆留心政务,天下安有不治者?古人宰一邑、守一郡,使飞蝗避境,猛虎渡河。况人君能惠养黎庶,申理冤滞,岂不感召和气乎?朕每自勤不怠,此志必无改易。或云百司细故,帝王不当亲决。朕意则异乎此。若以尊极自居,则下情不得上达矣!”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听断》)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B . 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C . 先是/诸州罪人皆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D . 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侧
    2. (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推官,宋朝时三司下各部设置的官职,主要负责案件审判,文中指辅助地方州县长官处理政事的属官。 B . 路,创始于宋代,是当时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属于直辖于中央的一级监察区,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 . 登闻鼓,北宋司法制度之一,朝廷在各州行政官署门前立鼓,接受百姓的上诉、举告、请愿、建议等。 D . 录,即“录囚”,亦称“虑囚”,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犯的情况进行审核,防止冤狱和积案。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太宗不希望发生案件积压的情况,要求各级官员及时进行处理。他亲自审断案件,对殴打百姓至死的官员李承信公开施以极刑处罚。 B . 张齐贤认为司法是治国的关键环节,他建议禁止外地的州县羁押罪犯超过五天,在州府另设狱司,根据官吏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C . 开封李姓女子申诉没有子嗣且身体患病,家业无人托付,而父亲因小事被官府羁押,宋太宗因此受到震撼并立即分派官员到各地巡查。 D . 宋太宗勤于政务,不辞辛劳。他认为古代贤臣在治理政务上十分出色,朝廷内外官员都应当尽力,而自己作为君王,也应该做出表率。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租税逋欠至少而禁系累日,遂至破家。

      ②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桡,朕意深以为适,阿劳之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