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自贡) ㈡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

    徐默凡

    ①人类的语言具有两大功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表情达意:“表情”就是表达情感,“达意”就是传递信息。但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视信息交流,而忽略了情感沟通,这和语言中情感表达的特殊性是有很大关系的。

    ②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情感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前者如高兴、悲伤、哀愁,后者如羡慕、嫉妒、怨恨。这些表达虽直接明确,但其实主要用于事后对感情的外在描述,并不经常用于感情的直接抒发——很少见到有人把这些词语挂在嘴边来表达自己的即时感情。

    ③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习惯影响,表达情感更加隐晦,直抒胸臆的手段比较少见,往往把情感混杂在概念信息中来“曲径通幽”。比如在概念意义之外加入褒义或者贬义的情感色彩,同样是“协同合作”的意思,好人就是“团结”,坏人则是“勾结”。称呼别人时,尊敬的用法是“一位”和“您”,不尊敬则是“一个”和“你”。还有些词语字面上不是情感词,却纯粹用于情绪表达。比如詈骂语“垃圾”“人渣”,骂人者和被骂者都不会认为人会变成“垃圾”或者“渣滓”,只是表达极端的蔑视情绪而已。而祝福语、祝贺语等礼貌表达则情感功能大于概念功能,“天天快乐”“永远幸福”在事实层面都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只是表达了一些美好的情感。

    ④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纠缠,就容易产生一个语言使用的误区:混淆信息和情感,把情绪当作信息来进行交流,甚至用情感宣泄来代替理性思考。在公共社交网络上,很多骂战就是因为这种混淆而引发的。比如这样一则评论:“现在还有人有这种脱离时代的想法,是没脑子还是脑子里进了水?”前半句是一个信息描述,后半句的“没脑子还是脑子里进了水”却超出了信息推断的限度,带上了侮辱性的情感表达。由此带来的后续回应就不会是理性的讨论,可能也是谩骂式的,如“你才是脱离时代的脑残”,如此,交流双方就会陷入一场毫无价值的情绪对抗中。

    除了上述明显的混滑,还有一些隐蔽的情况。有些语言用法混合了信息传递和情绪表达,即使信息传递没有问题,因为情感表达不当也容易引发争论。突出的如语气语调,在书面交流中表现为标点符号。最常见的就是叹号,一个陈述性的事实加上了叹号,就附加了强烈的情绪。再如表现反问语气的问号,反问句在语义上等于否定性的陈述句,但反问不仅是命题上的否定,还带上了质疑、批驳、讽刺等情感。因此,叹号和反问句都不可滥用,否则情感就会凌驾于事实之上,语气就会变得咄咄逼人,甚至触目惊心。比如:“情况就是这样了!特向大家报告!如有建议,请务必今晚反馈!”明明是请求建议,用了太多叹号,居然带上胁迫的口吻,令人相当不快。网络交流中,经常见到滥用感叹号和反问句的情形,这也是造成情绪对抗的重要原因。

    ⑥让信息的归信息,情感的归情感,人际交流会更有效。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观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言表达需要区分“表情”和“达意”两种不同功能。 B . 使用语言,既要重视信息交流,更要重视情感的沟通。 C . 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 D . 信息传递应该处理好情感因素,避免不当的情绪表达。
    2. (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入手,逐层深入展开论证,结尾自然得出结论,结构严谨。 B . 文章第三段论证中国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论证。 C . 第四段举一则网络评论的例子,论证了侮辱性的表达不会带来理性讨论这一观点。 D . 文章中“除了”“还有一些”等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增添了论证的严密性。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语中只有少部分词语是直接用于抒发感情的,其余大部分词语都是暗含感情。 B . 汉语词语对情感的表达是多样的,有的包含褒贬,有的情感功能大于概念功能。 C . 有效的人际交流需处理好信息传递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而这需要恰当选择语言。 D . 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功能,用好了增色,用不好会适得其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