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长沙期末) 文言文阅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怀王,是楚王的谥号。中国古代帝王除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 B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 C . 三闾大夫,是楚国官职,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屈原曾担任该职务。 D . 渔父,意思是以捕鱼为业的人。“父”是古代称呼从事某种行业的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博闻强志,明治乱善外交。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起初深受楚王的器重。 B . 屈原正道直行,为世人所不容。上官大夫因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未成功,就发怒疏远他。 C . 屈原忠君爱国,希望力挽狂澜。虽被流放,仍多次表示辅佐君王、振兴楚国的愿望。 D . 屈原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虽明知举世混浊世人皆醉,却宁愿赴死以保持节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5. (5) 文章倒数第二段对屈原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