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郑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介甫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樊须请学稼,孔子犹鄙之,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 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④州县 , 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伊尹阿衡,有一夫不获其所,若己推而内之沟中。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注】介甫:即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②樊须;孔子的弟子。③炫鬻:自夸自卖。④陵铄:欺压。⑤阿衡:商代官名,指输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职,后泛指宰相之类的要职。

    1. (1) 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介甫大贤                       必其根本 B . 伊尹阿衡                       国以礼 C . 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         故今具道所以 D . 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 B . 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 C . 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 D . 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的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夫子”是后人为表尊敬对他的专称。 B . 稼,种植谷物,亦泛指农业劳动,与此意相关的词语有“稼穑”、“耕稼”等。 C . 州县,州和县的合称,州、县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文中指州、县官。 D . 徭役,指古时官府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光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和养民措施在王安石看来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做,王安石想实施古代圣贤未曾实施的方略。 B . 司马光引用孔子的话并以孔子鄙薄樊须“学稼”为例来说明商贾之末利不可取,进而表示对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反对。 C . 司马光认为言利之人自夸自卖,竞相争夺功名,各自斗智斗巧来改变祖宗旧有法度,只不过是想另出新意,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 D .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选派的四十多名去全国各地推行新法的使者,这些人虽都是选拔出来的才俊,但有时会轻佻狂躁,骚扰当地百姓。
    5. (5)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③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6. (6) 文中说“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司马光认为“此三者”不可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