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1: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

    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文本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注】①随何;汉王刘邦手下。②王:九江王英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B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C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D .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斧质,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就是将人放在砧板上,用斧砍断。“伏斧质”即接受行刑。 B . 北乡,即北向,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向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 C . 垂拱,文中指垂衣拱手,不亲理政务。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鸣琴垂拱”意思一致。 D .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头巾裹头,故名。含义一致的还有黎庶、布衣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何到了九江,英布避而不见,命太宰接待他,随何分析了英布的心理,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英布最终接见了他。 B . 随何见到英布之后,指出了他的两次不臣之举,并非真心臣服,只是想要借助楚国之势来增加自己的实力。 C . 英布听了随何的分析后,暗中答应背叛楚结交汉。等到楚国使者到达之后,随何质问了楚国使者,并斩杀了他。 D . 李斯为了劝谏嬴政不应逐客,以“泰山”“河海”为喻,从而论证王者接纳客卿之利,只有不拒绝“众庶”,帝王的德行才能深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

      ②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 (5) 随何认为“楚兵不足恃”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