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从小说、戏剧、音乐到美术、电影、电视,从传统文艺到新兴网络文艺,各门类各品种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2021年伊始,电视剧《山海情》便成为现象级的作品,观众盛赞这部“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土味儿”的电视剧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新时代的火热实践,感受时代风气的变化、触摸时代脉搏的跃动,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当下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文艺界掀起了一股现实主题创作热潮。扶贫、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在新时代备受群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文艺作品中都有生动表现,“接地气”“真实”等成为群众评价作品时的高频词。

    文艺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真实地描绘了生活,真实地传递了群众心声,自然就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感动源于真实,而真实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做到的,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实现的,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就能再现的。只有熟悉生活,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近年来,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走向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演出慰问、结对帮扶。在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中,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里,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创作态度更加踏实。而这一切最终凝聚在层出不穷的优秀之作里,成为新时代的画像和标识。

    在作品质量提升的同时,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目前我国每年推出新书 40万余种、童书4万多种、电影600多部、电视剧300多部、动漫400多部……众多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演出市场持续繁荣,从2016年到2019年,国内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场次从230万场增长至296万场,国内观众从11.81亿人次增加至12.3亿人次,其中农村观众超过7亿人次。文艺创作生产佳作不断、量质齐升,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今天,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质量、风格、品位的要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进入“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广阔舞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生活的热土更加滚烫,文艺文化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收获期。

    (摘编自《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人民日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当下中国的伟大变革成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主题、灵感的来源,掀起了文艺界的现实主题创作热潮。 B . 感动一定源于真实,文艺创作者不能只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而要熟悉生活,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 C . 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创作态度最终凝聚在层出不穷的优秀之作里,为新时代的标识、画像。 D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背景,为文艺创作生产的作品创作、质量提升,创作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开篇点明“十三五”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引出文艺创作话题。 B . 第四段列举系列数字,佐证了“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的观点。 C . 全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进行说理,说服能力强。 D . 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行文,逻辑清晰严密。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在“十三五”时期,随着文化艺术产业的逐步发展,我国文艺创作生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B . 电视剧《山海情》的成功说明,只要在作品中融入“接地气”“真实”等关键词,就能创作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 C . 文艺作品需经过艺术的加工,辅以对时代的真实反映、对生活的真实描绘、对群众心声的真实传递,最终才能够触及人的灵魂。 D . 新时代倡导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这其中的要求与本文所论述的“真实”“为人民抒情”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