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昭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吾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B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D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因为这两篇文章都说了人间至真之情:《陈情表》写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祭十二郎文》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倾诉骨肉至亲深情,寄托哀思。 B . 韩愈一反传统祭文的固定模式,形式上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 . 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终于重振家业、仕途有成的自足。 D . 此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文风,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朴实叙述中,表达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
    3.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无期功强近之亲   ②垣墙周庭   ③雨泽注   ④或孤舟  ⑤其肤以验其生枯

      ⑥驼种树   ⑦虽大风浪不能也     ⑧园涉以成趣      ⑨我固当

      ⑩非有能硕茂之也

      A . ①②⑧/③④/⑥⑦/⑤⑨/⑩ B . ①④/②⑤⑥/③⑧/⑦⑨⑩ C . ①②④/⑤⑦⑧/⑥⑨/③⑩ D . ①③⑧/②④⑤⑨/⑥/⑦⑩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③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5. (5) “悲”是《项脊轩志》和《祭十二郎文》两篇文章表达的共同情感,韩愈在本文中表达了哪几种悲?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