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二下·德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