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对商品而言,包装起着包裹、装饰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速发展、消费需求日益多元,过度包装现象“反复发作”,而且花样不断翻新:大盒套小盒的商品礼盒,里三层外三层的快递包裹,产生白色垃圾的外卖餐盒……为什么会出现过度包装问题?其实,无论是华而不实的礼盒包装,还是包裹过于严实的快递物品,背后都绕不开商家趋利避害的心理。对于商家来说,面对生产、销售趋向同质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提升产品质量,不如在包装上下功夫来得“性价比高”。为了谋求更高利润,有的商家便倾向于重包装、轻产品乃至过度包装。此外,在快递运输中,一旦商品有损伤,商家往往需要承担相应损失。为了保证商品完好,包装宁多勿少、层层叠叠,则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摘编自罗珊珊《让“轻包装”成为社会新风尚》)
材料二
新华社记者:目前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洪俊(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设计和使用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成本过高的包装,将包装成本附加到消费者身上,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购买食品及化妆品类商品时,消费者一般如何快速判断包装是否属于过度包装?
魏宏(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消费者一般可以通过“一看二问三算”,简单判断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一看”,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为豪华包装,包装材料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二问”,就是问清包装层数,判断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装是否超过了三层,其他类食品及化妆品包装是否超过了四层;“三算”,就是要测量或估算外包装的体积,看是否超标。以上三个方面,只要一个不符合要求,就可以初步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
中国质量报记者:标准发布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让新标准得到更好的实施?
魏宏: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要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尽早贯标、用标和达标,向市场供给更高质量、更加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二是加强标准宣贯实施。我们将通过一图读懂、标准解读、标准公开、线上云课堂等多种方式,全方面宣传新标准。三是引导消费者开展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崇尚节约,减少浪费,不选购、不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
(摘编自国家标准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年9月3日)
材料三
快递包装绿色发展难题源于四个主要方面。一是企业为降低成本,快递包装倾向于使用传统方法生产的材料而非可降解材料。二是过度包装引起更多的浪费和污染。为避免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大多数商家和平台选择添加诸多填充物、多层包裹或重复缠绕胶带等形式进行快递包装,从而加剧污染。三是快递包装回收复用率低。由于没有统一的回收标准,纸箱、塑料袋等重复利用率很低。即便是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由于其种类繁多和规格复杂,导致分类回收再利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四是个人参与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意愿较低。消费者作为快递消费的主体,对于快递包装绿色使用和回收利用意识淡薄,尚未形成绿色消费观。
(摘编自林伯强《日均2.4亿件快递包装“绿化"急需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