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襄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祖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 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 , 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 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隆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流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隆之战》)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岀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B . 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C . 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D . 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 B . 辎重,一般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粮草等物资,也可指行李。文中指前者。 C . 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部属,也用于敬称将帅。文中“麾下”敬称成安君。 D . 裨将,相对主将而言,即副将,也称“偏将”;有时也用来指专任一方的将领。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张耳一方仅几万人,且久战未歇;而赵王及成安君一方号称二十万,以逸待劳:这正是成安君正面迎战的底气。 B . 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确实击中了韩信、张耳一方的软肋,但是陈余没有听从;这也是韩信敢于主动引兵攻击赵军的原因。 C . 韩信背水布阵,遭到敌方嘲笑;还敢主动进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些招数成功地让赵军倾巢出动,而留下空虚的后方。 D . 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胜多,打败敌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②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5. (5) 有人说,如果广武君的进言被采纳,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试梳理广安君精妙的战术设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