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达州期末) 课外文言文阅读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 , 其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B .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C .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D .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阳,古代哲学和地理概念,与阴相对。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B . 占,此为占卜,用龟甲、蓍草、铜钱或牙牌等物判断吉凶的迷信活动。 C . 甲子,干支纪日或纪年的顺序之一。甲是十二干之首,子是十支之首。 D . 襦,古时衣的一类。短衣穿在内的为襦;长的装棉为袍,不装棉为衫。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即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紧密结合,且援引历史上三件事,说明有用喜事命名以示纪念的传统,为自己命名亭子作铺垫。 B . 文章第二段写了老百姓盼雨的过程:愁雨不来,到盼来了雨然“未足”,到盼来了大雨,万民齐乐官民同欢。这一过程的描写使文章曲折有致。 C . 文章第三段没有“水到渠成”地写以雨名亭,而是用设问的方式,从反面入手探讨喜雨,更加强化了这场雨的重要性,在对比中更觉雨之可喜。 D . 文章的最后,巧借歌唱层层追“功”,作者觉得太守、天子、造物、太空都是没有功劳的,功劳应该归于正好建成的亭子,所以用“喜雨”名亭。
    4. (4)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