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高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电视剧的家族谱系中,重大主题电视剧作为重要品类之一,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类创作往往为庆贺、纪念在中国革命历史和建设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而拍摄制作,一般在重大节庆日或重要时间节点播出,反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展示中国人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宏观叙事和史诗性叙事在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往往聚焦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刻画叱咤风云的重要人物,揭示深刻厚重的思想内涵。但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分寸。如果创作只知宏大叙事,就难免会落入手法雷同、人物相似的窠臼,使人物性格刻画淹没于事件叙述中,出现“史实”重而“人”“情”轻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创作选择将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故事讲述的背景,用以小见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根据大量真实素材创造出符合特定时代背景的人物,再以人物性格串联起故事的发展脉络,凸显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折射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艺术层面上昭示出一种重在表现“人”和“人的故事”,而不仅仅聚焦于“故事中的人”的美学追求。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需要塑造英雄形象,但这种英雄形象必须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影视作品对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呈现具有一定共性。比如困境中的坚韧不援、永不放弃,顺境中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及高于常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新近创作的重大主题电视剧深入挖掘不同人物的表现维度,在表现共性的基础上,还注重对鲜明个性的彰显。如《跨过鸭绿江》中的彭德怀既有刚直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山海情》里的白校长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却不善言辞。正是这些不同于其他人的人物个性,让这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更具人情味。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创作者适时调整创作理念、表现手段,使重大主题电视剧曾经存在的题材扎堆、人物塑造脸谱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观,呈现出更加生动多样的面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电视剧在制作水准、审美意趣和传播方式方面的转变与提升,为未来电视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首先,讲好故事始终是电视剧创作的重中之重。创作者要在增强剧本的文学性、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形象上下功夫。尤其是在领袖、英模人物的塑造上,要追求形神兼备、出新出彩。因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要摈弃拼投资、拼包装、拼大咖的想法。其次,优化资源配置,以机制建设推动精品创作。近年来,一些重大主题电视剧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优质资源创大剧”的路径,即一流的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的搭配组合,为出精品提供了有力保障。再次,做好宣发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要从顶层设计开始统筹部署,除组织创作外,还要利用话题策划、多终端直播等方式,让作品在现众中产生舆论效应,提升作品的收视份额和点击量。

    (摘编自陈芳《承载国家记忆重大主题电视剧为何频现热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大主题电视剧因为具有庆贺、纪念等性质,因而在中国电视剧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B . 重大主题电视剧一般在重大节庆日或重要时间节点播出,能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C . 新近创作的重大主题电视剧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且有着鲜明的个性。 D . 文艺作品的艺术水平取决于作品中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所以塑造好人物形象十分重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从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影响、涉及的内容特点、展现的精神品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 B . 文章举《山海情》中人物,是为了论证新近创作的重大主题电视剧会深人挖掘人物的表现维度。 C . 文章末段从创作意趣、制作水准和传播方式三个维度讨论重大主题电视剧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D . 文章结构上呈现出“总一分—总”的模式,先提出观点,再对观点分析论证,最后再总结阐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优秀的重大主题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要是国家民族重大事件,所刻画的人物要是领袖、英模人物等。 B .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如果注重宏大叙事,会削弱人物性格,出现“人”情”淹没于史实的现象。 C . “故事中的人”关注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最,“人的故事”则关注刻画符合特定时代背景的人物。 D .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李大钊被妻子叫作憨坨、回乡时还要种田养鸡的情节削弱了英雄的形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