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临渭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古代,城市因暴雨积水导致的内涝现象并不鲜见。以中国古代都城为例,唐长安城曾因暴雨或久雨而陷于涝灾之中,《旧唐书·五行志》载,开元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夜暴雨”,使“京城兴道坊一夜陷为池”。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也常积水为灾,仅《宋史·五行志》中便有数条明确为内涝的记载,如淳化四年七月“京师大雨,十昼夜不止,朱雀、崇明门外积水尤甚,军营、庐舍多坏”。

    除了前述暴雨积水导致的城市内涝外,洪水倒灌城市也是导致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相对洪水灌城而言,暴雨积水导致的内涝,在古代城市内涝中所占比重远比洪水灌城低。在文献记载中,关于“(江)河水涨溢”“大水入城”“水入州郭”“水溢入城”“洪水泛城”的记载远比城内暴雨积水的记载多,而暴雨积水的记载反倒较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文献记载本身的取舍,对于易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的洪水灌城更加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可更好应对多数情况下因暴雨导致的积水,使因此导致的城市内涝出现的频率更低,程度较轻。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组成,通过疏导与调蓄的方式疏解内涝。

    城内沟渠大致可分为明渠与暗沟,又可分成天然沟整和人工管渠道。中国古代城市很早便开始运用沟渠疏排城内积水,在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中都发现了较完整的沟渠排水系统。学界一般认为,西周至战国时期,城市沟渠排水系统已经较为完善。沟渠排水思想得到运用,在《管子》中就有“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的总结。中国历代都城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汉长安城大道旁皆有沟渠,环绕城市的城墙底部有城内向城外排水的圆形陶管道。唐长安城大部分街道两侧都有挖土而成的明沟,宽度在2.5米以上,口宽底窄,以便排水。古代城市中大量的人工管渠道和天然沟坚成为排泄内涝的重要通道。

    城市水系也是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天然水系,也包括人工运河、护城河等,其不仅有疏导内涝的作用,还兼具调蓄功能。古人对城内湖泊、壕池与河流等的疏导与调蓄功能很早便形成清晰的认识,如《汉书·沟渔志》中就有“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的记载。据研究,北宋至明清时,古人对城市水系排涝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认为“城市水系乃是城市之血脉”。城市水系在疏排内涝的作用上较为明显。

    此外,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的运用亦是疏排积水的重要方式。北宋时,东京城汴河上设置有泄水斗门,通过斗门启闭节制水流,如王士俊《汴城开渠泼壕记》中所言“水门启闭,各有宣节”。透水型地面的运用亦是中国古人防涝的经验总结。清代紫禁城内路面铺设的是透水砖,雨水可透过砖缝渗入地下,而不是淤积于路面。实地考察表明,中国古代小城镇街道有的完全是天然泥路,有的虽然铺石块,但其间的缝隙并不勾浆,这都能使雨水自然渗透。

    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亦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如排水系统便是排涝系统,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现代;都城与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较大差距等。但总体上来说,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泼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较好地疏导内涝。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当遭遇极端天气或者长期大面积降雨时,这些措施则往往难以保证效果,这也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仍不时出现内涝甚至严重涝灾的原因。

    (选自《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城市内涝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有洪水倒灌和暴雨积水,前者所占比重远比后者要低。 B . 据研究,唐代时,古人对城市水系排涝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认为“城市水系乃是城市之血脉”。 C . 城内沟渠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之一,中国古代城市很早便开始运用沟渠疏排城内积水。 D . 中国古代小城镇街道完全是天然泥路,这样能使雨水自然渗透,有利于疏排积水。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引用大量文献资料,来阐述“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这一话题,真实而有说服力。 B . 文中用王士俊《汴城开渠渗壕记》的相关记载,来论证透水型地面的运用是疏排积水的重要方式。 C . 文章从古代城市内涝说起,引出古代城市内涝的治理,进而对古代的排水系统依次进行了分析。 D . 文章既肯定了古代人们治理城市内涝的可取之处,也指出了其中值得反思的地方,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组成,用蔬导与调蓄的方式疏解内涝。 B . 学界一般认为,西周至战国时期,城市沟渠排水系统已经较为完善。在《管子》中就有介绍沟渠排水思想得到运用的内容。 C . 城市水系作为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天然水系和人工水系,其不仅可以疏导内涝,还具有调蓄作用。 D . 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泼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排水系统的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很好地疏导各种内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