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备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平原君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怒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也。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之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等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
(节选自《资治通鉴》)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B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C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D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食客,意同“门客”,指的是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谋划、奔走效力的人。
B . 合从,即“合纵”,是战国时秦东方的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秦国的一种战略。
C . 汤,即成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任用伊尹为相,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
D . 社稷,“社”“稷”分别是土神和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毛遂抓住时机,积极自我推荐。平原君欲带门下食客二十人使楚,经过挑选有十九人入选,还缺一人,于是毛遂趁此时机积极推荐自己。
B . 毛遂有礼有节,说服平原君接受他前往楚国。毛遂以“处囊中”喻被重用的机会,认为自己只是缺少机会,平原君非常欣赏他,同意他去楚国。
C . 毛遂胆识超人,成功说楚合纵。平原君与楚王谈判陷入僵持之时,毛遂挺身而出,说服了楚王与赵国结盟,回到赵国后毛遂被奉为上客。
D . 毛遂性情耿直,大胆减否同挤。毛遂自荐,同行的人都嘲笑他;当毛遂说服楚王后,他评价同行者不过是碌碌无为之辈,只能因人成事。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遂蚕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②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