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上曰:“何为?”衍曰:“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文皇首肯之。及师金川门,大内火,建文帝逊去,即召用孝孺,不肯屈,逼之。孝孺衰絰号恸阙下,为镇抚伍云等执以献。成祖待以不死,不屈,系之狱,使其徒廖镛、廖铭说之。叱曰:“小子从予几年所矣,犹不知义之是非!”成祖欲草即位诏,皆举孝孺,乃召出狱,斩衰入见,悲恸彻殿陛。文皇谕曰:“我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文皇曰:“伊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文皇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降榻劳曰:“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左右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不可。”孝孺大批数字,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每收一人,辄示孝孺,孝孺不一顾,乃尽杀之,然后出孝孺,磔之聚宝门外。孝孺慷慨就戮,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时年四十六。复诏收其妻郑氏,妻与诸子皆先经死。悉燔削方氏墓,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谪戍绝徼死者不可胜计。孝孺季弟方孝友就戮时,孝孺目之,泪下。孝友口占一诗有云,“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士论壮之,以为不愧孝孺之弟。孝孺又有二女,年俱未 , 被逮过淮,相与连袂投桥水死。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B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C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D .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次的意思是驻扎,“次”与《赤壁之战》“引次江北”的“次”字含义相同。 B . 法指法令,“法”与《谏逐客书》“孝公用商鞅之法”的“法”含义相同。 C . 援的意思是拿起,“援”与《送东阳马生序》“援疑质理”的“援”含义不同。 D . 笄指女子成年,“笄”与《红楼梦》“(宝钗)也算得将笄之年”的“笄”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衍预判到武力攻破城池之日,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因此恳请文皇不要杀掉他,以免读书人的种子断绝。 B . 方孝孺被关押在牢狱之中,呵斥前来劝说他的门徒廖镛等人,认为他们跟随自己已久,竟然不知是非大义。 C . 方孝孺誓死不为文皇起草即位诏书,最终被施腰斩之酷刑,死于聚宝门外,他的亲人朋友门生亦惨遭连坐。 D . 文皇残酷暴虐,因为方孝孺的坚决反抗而大肆杀戮,处死近九百人,发配到极远的边塞之地的人不可胜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皇降榻劳曰:“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

      ②孝孺季弟方孝友就戮时,孝孺目之,泪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