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镑,1844年增值7000万磅,1851年增至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值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