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上·南阳期末)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天宫课堂燃爆学生科学梦想

    2021年12月9日,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抖音平台有超过一亿人听讲。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明亮的空间站核心舱中,王亚平介绍着“太空之家”。核心舱的小柱段有3个睡眠区。王亚平的睡眠区里贴着家人的照片,挂着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十分温馨。透过舷窗,太空和地球美景尽收眼底。

    王亚平演示了如何使用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失重环境,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部的血液上涌,所以我们的脸会看起来胖胖的。这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们要通过很多种锻炼方法对抗失重生理效应。”

    如何对抗太空失重?叶光富给翟志刚当起了模特。翟志刚介绍,为了防止失重造成的肌肉萎缩,除了锻炼工具,还有个“秘密武器”,就是穿在叶光富身上的“企鹅服”。它有很多拉带让肌肉保持张力,对抗肌肉萎缩。

    “在太空能正常行走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王亚平请叶光富尝试像在地面一样走路。叶光富“踩”了几下,就不由自主地飘了起来。

    “请问你们天上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请问你们在太空上看到的风景和地球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呢?”“你们会看到星星眨眼睛吗?”“你们能看到UFO吗?”“天像地球一样蓝吗?”“我们能发电子邮件给你们吗?”“在空间站里,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怎么循环的呢?”等等一连串问题显示课堂燃爆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 人民日报 》余建斌  2021-12-10 )

    材料二:中国航天背后的故事:梦想的种子开花

    在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之前三位航天员都是有过1000多小时驾机经验的优秀飞行员。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学习训练。超重耐力训练是大部分航天员最深刻的记忆,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员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训练过程中,觉得自己挺不下去了,按下就可以停止训练。然而,自中国航天员大队1998年成立以来,20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这个按钮。为了心中的飞天梦,所有受训航天员都选择坚持。

    聂海胜说:“所以为什么老说坚持、坚持,就是要有毅力去坚持这些(训练)。”

    王亚平说:“这个按钮虽然握在我们手里,但在我们心里,它是不存在的。”

    材料三:“天宫课堂”刷爆热搜!这4个关键词,无论如何都要讲给孩子

    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天宫课堂”的天地间互动,对青少年培养崇尚科学,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要鼓励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去发现新鲜事物。

    理想。在许许多多航天人的童年里 ,都有一个“航天梦”。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敢于做梦,帮助孩子用于追梦,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并且要一步步获得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为梦想吃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毅力。“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梦想的种子要想萌芽开花,离不开汗水的浇灌。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收获最美的风景。

    团结。中国的航天人,几乎是从0起步,一点一点探索,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办成了很多国家都不敢想的大事。

    我们的身后始终有强大的祖国。一步步“天路”,背后都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这一路,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命狂奔,跌倒过,伤痛过,纠结过,狂喜过。 多不容易,才铸成了今天的成就。

    (《中国教育报》 2021-12-12  有删改)

    1. (1) 下面各选项中对材料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太空环境下人有失重感,血液上涌,脸有浮肿感,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B . 穿上企鹅服,人就可以尝试在太空正常行走。 C . 航天员都是从飞行员中选拔进入航天队伍的。 D . 中国的航天人,是从0起步,办成了很多国家都不敢想的大事。 E . 航天员要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承受远超常人训练的重力加速度。
    2. (2) 天宫课堂“开讲”的目的是什么?
    3. (3) 三则材料的标题有什么共同特点?请举例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