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乾,宇子元。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帝以财用绌,诏廷臣集议。多请追宿逋,增赋额。体乾独上奏曰:“苏轼有言:‘丰财之道,惟在去其害财者。’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费是也。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巳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万余。多一官,则多一官之费。请严敕诸曹 , 清革冗滥,减俸将不赀。又闻光录库金 , 自嘉靖二十一年以后,供亿日增。内监干没狼籍,辄转鬻市人。其他诸曹,侵盗尤多。宜著为令典,岁终使科道臣会计之,以清冗费。二冗既革,国计自裕。”于是部议请汰各监局人匠。从之。
诏取太仓银三十万两。体乾言:“太仓银所存三百七十万耳,而九边年例二百七十六万有奇,在京军粮商价百有余万。蓟州、大同诸镇例外奏乞不与焉。若复取以上供,经费安办?”帝不听。体乾复奏:“今国计绌乏,大小臣工所共知。今尽以供无益费,万一变起仓卒,如国计何?”于是给事中李已、杨一魁交章乞如体乾言,阁臣李春芳等皆上疏请,乃命止进十万两。
诏市绵二万五千斤,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逾年,体乾乞承运库减税额二十万,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请。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体乾清劲有执,每孩争,积许帝意,竟夺官。
赞日:明之中叶,边防堕,经费乏。当时任事之臣,能留意于此者鲜矣。若刘体乾之属,庶几负经济之略者。就其设施与其所建白,究而行之,亦补苴一时而已,况言之不尽行,行之不能久乎!
(节选自《明史•刘体乾传》,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B . 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C . 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绝心平/其党李庆为其侄/鮑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D . 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军/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曹,即各官署,也指各官署的官贝。“曹”是古代分科办事的部门。
B . 库金,库藏的金帛。“库”与“仓”是明朝设置的贮存财产物资的府库。
C . 干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文中指太监暗中侵吞宫中财物。
D . 中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和文中的“廷臣”“阁臣”意思相近。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面对财用不足的困难,多数朝臣认为应该追讨拖欠的税赋,增加赋税的数额,只有刘体乾建议要从革除冗吏冗费入手。
B . 内监和各署官员侵吞财物的现象比较严重,刘体乾认为应该制定法令加以约束,并实行年终核算制度来节省开支。
C . 刘体乾以太仓银首先要供给边防经费开支为由,两次劝谏,并争取其他大臣附议,迫使皇帝放弃支用三十万两太仓银。
D . 皇帝诏令购买二万五千斤绵,刘体乾奏请等候湖州的进贡,给事中李已也劝谏说,在三月购买会加重商户的负担。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尽以供无益费,万一变起仓卒,如国计何?
②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
-
-
(5)
“赞”是史传结尾用来评论人物、事件的文字。请概括本文的“赞曰”部分对刘体乾的评价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