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文言文阅读

    张方平,字安道,宋城人也,方平弱冠时,颖悟绝人,凡书一览,终身不再读,宋绶、蔡齐见之,以为天下奇才也,共以茂材异等荐之。时方置条例司行新法,方平辞极论其害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兵犹火也,不战当自焚。若行新法不已,其极必有覆舟自焚之忧。”上谓曰:“能覆少留乎?”方平曰:“退即行矣。”寻知陈州,从南京。时年年征战,国库虚耗,新法鬻坊场河渡 , 以资国库,宋地司农请并祠庙鬻之,方平怒而奏曰:“宋地之祠,王业所基也,犹不可免于鬻乎?此慢神辱国也!”于是天下祠庙皆不得鬻。明年,夏人寇边,王师挫,宰相张士逊建言:“军旅之事,枢密院任其咎。”以故,王雄罢知院事,而中书自若也。方平援典故,请政事终于中书,以通谋议,仁宗然之,遂以宰相兼枢密使。仁宗欲除方平宣徽使,留京师。王安石言方平为御史中丞,曾附贾昌朝,今授以宣徽使,无名,且不可留京师,遂拜宣徽北院使,知青州。西方寇兵淮北,时夏竦为四路帅统诸将四路禀复事失机宜方平请罢竦统帅使四路备自为守 , 上未准,淮北终失,方平痛哭。及庆历元年,西方用兵尽六年矣,方平上疏曰:“陛下犹天地父母也,岂与犬豸豺狼较胜负乎?愿因赦书招徕夏寇,令边臣通其善意。”仁宗喜曰:“此朕心也。”是岁赦书开谕如方平意。自是元昊通好而西师解严。方平为官,守典故,行故事,擅闻人之议 , 有荐王安石文学,宜辟以考校,方平从之。安石既来,凡一院之事,皆欲纷更之。方平恶之,檄以出,自是与之绝,安石仍敬之。苏洵携其二子轼、辙游京师,方平一见,待以国士,而苏轼父子名声遂动天下云。请老,除东太一宫使。后二年,以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师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曰文定。

    (选自《东都事略·张方平传》,有增改)

    [注释]①坊场:官设专卖的市场;河渡:渡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夏竦为四路/帅统诸将/四路禀复/事失机宜/方平请罢竦统帅使/四路各自为守 B . 时夏竦为四路帅/统诸将/四路禀复事失/机宜/方平请罢竦统帅/使四路各自为守 C . 时夏竦为四路/帅统诸将/四路禀复事失/机宜/方平请罢竦统帅使/四路各自为守 D . 时夏竦为四路帅/统诸将/四路禀复/事失机宜/方平请罢竦统帅/使四路各自为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为弱冠。 B . 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C . 司农,官名,汉武帝改大农令为大司农,掌钱谷、仓储、盐铁、均输等,其后历代沿置。 D . 致仕,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代表示官员退休的还有“致事”“下车”“休致”等。
    3. (3)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方平聪明过人。凡是书本观阅一次就不再读了,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因此举荐张方平为茂材。 B . 张方平深受皇帝重视。仁宗想让方平当宣微使,留他在京师。王安石因与他有过节,心怀怨恨,故意向皇帝陈述了他不能留京的理由,最终张方平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管理青州。 C . 张方平重视人才。苏洵带着二子苏轼、苏辙游历京师时,方平一见到他们,待以国士,苏轼父子名声也就名扬天下。 D . 张方平性情刚直。王安石入院后,举凡院中之事都想变更,张方平为此发文,并从此与王安石绝交,但王安石仍然尊敬他。
    4. (4) 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宋地之祠,王业所基也,犹不可免于鬻乎?此慢神辱国也!

      ②方平为官,守典故,行故事,擅闻人之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