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八下·贺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时指出:“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千涉”。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万隆会议发言中,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拔,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这两个发言顿时使会议气氛紧张起来。美国记者幸灾乐祸,瞪大眼睛要看中国与这两国代表的论战……

    ——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1年7月15日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公告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什么原则?它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在国际上产生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什么外交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对会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这种变化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4. (4)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