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2五下·南通期末) 课外阅读

    同学的掌声

    ①1991年,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

    ②可是,父子俩一无关系、二无背景,仅凭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根本不足以引起音乐界的重视。为了能够待在京城,父亲费尽周折,勉强将儿子送进了一所小学。//

    ③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父亲花高价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师上辅导课。第一天,钢琴师只教了儿子一段简单乐谱,就摇起了脑袋:“这孩子,脑子比一般人笨,反应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趁早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父亲怎么也劝不住,师生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④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父亲心里一阵难过:“这些年,爸爸辞职、卖房子,背井离乡,到处求人,我所做的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能学好钢琴,将来上中央音乐学院吗?你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儿子的倔劲又上来了:“爸,我再也不学琴了!我想回沈阳。”经过又一场争执之后,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

    ⑤在父子俩动身的当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儿子所在的小学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一曲钢琴。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笨,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几位老师都很奇怪:“弹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不摸琴?你父亲送你来北京,不就是为了学琴的吗?”然而,无论老师们怎么做工作,儿子都表示再也不摸琴了。

    ⑥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接下来,令儿子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在我们心中,你的钢琴是弹得最棒的!”那天晚上,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台下的听众们如痴如醉,掌声四起,久久没有停下。儿子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

    ⑦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两年后,儿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0年之后,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客座教授,并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惊中外。他,就是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郎朗。

    ⑧成名之后,很多人问起郎朗成功的秘诀,郎朗无一例外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的晚会,提及激励自己上路的掌声。后来,一位记者在专访中动情地写道:“这些掌声,是对草根艺术的肯定。尽管它们不是出自名人大腕,但却在关键时刻,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1. (1) 根据文中用“//”标出的段落,你认为填入横线上的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北京求学→       →学校演出→取得成功

      A . 名师辅导 B . 师生争吵 C . 遭遇挫折 D . 父子争执
    2. (2) 第④自然段中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的原因是(    )。
      A . 钢琴师认为儿子笨,反应慢,考不上中央音乐学院。 B . 儿子和老师吵架,不尊重老师。 C . 倔强的儿子自暴自弃,再也不想学琴。 D . 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实在呆不下去。
    3. (3) 下列说法中,与第⑤、⑥自然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 在同学们的劝导和鼓励下,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 B . 儿子临走前主动到学校参加演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C . 儿子参加学校的演出大获成功,他也因此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 D . 无论老师们怎么做工作,儿子都表示再也不摸琴了。
    4. (4) 以下对短文中画线的语句分析不当的是(    )。
      A . 第③自然段钢琴师的话,表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偏见。 B . 第④自然段中父亲的话,表现他非常后悔为培养儿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C . 第⑥自然段中同学的话,体现了同学们对儿子的鼓励和肯定。 D . 第⑧自然段中记者的感慨,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给读者以思考。
    5. (5)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当别人遇到挫折时,我们要鼓励他,给他前进的动力。 B . 当自己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不要轻易放弃,要战胜困难,勇敢前行。 C . 成功除了要靠过人的自信加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别人的鼓励和支持。 D . 当有人不支持我们的梦想时,我们要学会放弃,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