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菏泽期末)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洪武十三年三月壬辰朔 , 命户部减苏、松、嘉、湖四府重租粮额。太祖谓之曰:“天地生物,所以养民,上之取民,不可尽其利也。夫民犹树也,树利土以生,民利食以养。养民而尽其利,犹种树而去其土也。比年苏、松各郡之民衣食不给,皆为重租所困。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其赋之重者,宜悉减之。”六月戊寅,太祖谕户部臣曰:“曩者奸臣聚敛,深为民害,税及天下纤悉之物,朕甚耻焉。自今如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尔户部其榜示天下,使其周知。”

    (节选自《明太祖宝训》第五卷)

    文本二: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逆而鸡豚。’鸣鼓而聚之 , 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 B . 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 C . 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 D . 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壬辰朔”和“戊申晦”(《登泰山记》)中的“朔”“晦”都用来表示时间,“朔”指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 . “负薪”的“负”意思是背着,与“负而前驱”(《五代史伶官传序》)句中的“负”意思相同。 C . “其筑欲密”的“筑”的本义是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杵把土砸实,文中意思是捣土。 D . “鸣鼓而聚之”的“聚”是使聚集起来,与“聚之咸阳”(《过秦论》)句中的“聚”意思和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太祖发现有的地方官府征收的赋税太重,认为这会严重影响到百姓生活,就让他们减轻赋税。 B . 明太祖下令,免除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的赋税,并且让官府发布文告,使百姓知晓。 C . 郭橐驼种树时谨慎小心,种好后不再过问,只是顺应了树木的天性,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茂盛。 D . 其他人栽种的树木,不如郭橐驼种的树木好,是因为他们过度担忧和关爱,违背了树木的天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曩者奸臣聚敛,深为民害,税及天下纤悉之物,朕甚耻焉。

      ②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5. (5) 两则材料都借种树谈了如何“养民”的道理,请结合文本分别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