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游记
①“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对青城山的记忆,是清新的。
②一进入都江堰,这里湿润的空气、洁净的街道、道路两旁葱茏的树、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③其实,青城山并不高,但它的清纯与朝气,却象情窦初开的少女,有些娇羞而又有些热情地欢迎着你。
④也许已经到了初冬时节,通往青城山门的道路右侧,高大的银杏树上,缀满了金黄的叶片,也有随着山谷里的风吹下来,地面的草丛上,一片金灿灿的。
⑤“青城天下幽”,名不虚传。青城之幽确实是别的山无法比拟的。这里的树太多,林太密,谷太深,草太厚。植被保存之完好,绿色覆盖率之高估计都在全国名山中有一号!沿着木栈道,可以看到山溪潺潺,而密林里,偶尔的三两声鸟叫蝉鸣,还能听到雨露滴下来的声音。
⑥月城湖,应该是青城山的装饰。一座秀美的山,是离不开水的。月城湖并不大,但湖水却深不可测。而抬眼望去,除了游船,就是对面有些古朴、但错落有致的建筑。它们像飘在云里、雾里,让人有海市蜃楼的感觉。
⑦坐着游船过去,就是青城山门了。
⑧拾阶而上,你会发现这里的石阶都是青石做成的,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却都有自己的脉络与纹路。也许登山的人太多了,很多石阶被磨得有了圆圓的凹槽。由此,你可以看出这座山的历史。
⑨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青城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黄帝曾在此筑坛拜师。东汉时,一个名叫张陵的人,在写完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到达青城山,在此结庐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让青城山成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⑩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的半坡上。宫门“上清宫”三字,为蒋介石所写。它始建于西晋,现存的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所建。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及《道德经》五千言木刻,并有麻姑池、鸳鸯井等遗迹。
⑪在继续登峰的路上,云雾愈发大了起来。不知是檬檬细雨,还是雾气凝结所致,石板路上湿漉漉的,有些雾岚就悬浮在半山腰和树林中,而摸摸头发,不知何时,已经沾湿。
⑫老君阁,就在高台山峰顶,海拔1260米。最早,这里建有“呼应亭”,即站在此峰,“登高一呼, 众山皆应”。而向山下眺望,层峦叠嶂隐约在薄雾里。柳松、枫树、塔松等,露出云端,犹如雾凇,此时此景,恰似人间仙境。这也是青城山被称为仙山的原因之一吧。
⑬下山时,我放慢脚步,再一次细细地感受着青城山的神秘与清幽。我喜欢爬山,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攀登;我喜欢游览,我把生命当做一场旅行;我喜欢结伴而行,那是一次次携手与交流;我亦喜欢去做单身客,在未知的旅程中,义无反顾地勇敢前行。
⑭我珍惜每一次攀援时的山岚伴随,亦留意下山时的起起落落。在每一次旅程中,我一次次充实着生命里美妙的时刻。
(选自《四川采风》有删改)
游踪:→月城湖→→→下山。
青城之幽确实是别的山无法比拟的。这里的树太多,林太密,谷太深,草太厚。
[链接材料]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选自梁衡《壶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