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下·昭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可爱的袁隆平

    ①2021年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在中国,很少有这么一个人,能赢得举国上下每个人的敬重。而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和英雄。

    ②“袁隆平虽为杂交水稻之父,却一点也不像我们印象中的科学家那样古板。”袁隆平祖籍江西,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的袁隆平生性好动,是个好奇宝宝。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抓一点来尝尝,结果弄得整个人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铁钉,他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结果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急救才取出来。

    ③后来,因为战争的爆发,袁隆平就跟随父母到处奔波。7岁时,在跟随父母从汉口奔赴湖南桃源县途中,他不小心掉入江中,幸被船工救起。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学会游泳。袁隆平心中不服输的种子,或许就是从那时种下的。为了学游泳,他虚心向同学请教,按照图例一步步练习分解动作,一个暑假下来就学会了仰泳、蛙泳,后来又学会了自由泳。他从学会游泳到能横渡长江只用了一年时间。1947 年,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一开始,袁隆平因为“个子太小”被体育老师拒绝,但他却在出发那天让一名同学载着他悄悄跟了去。老师只能无奈地笑道:“你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那次选拔赛,袁隆平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并且在随后的省运会上拿到两块银牌。

    ④虽然我尊称袁隆平为袁老,但他实际上是一个特别有童趣的人。80岁生日后,他说自己是“80后”,90岁生日后,他又说自己是“90后”。他常常调侃自己的相貌,前一秒还自诩是个“资深帅哥”,下一秒就破功,说“实际不帅”。年轻时,老师给袁隆平的评语是:爱好自由,习惯散漫。而老了更是如此,他这样评价自己:“爱好自由,特长散漫”,简称“自由散漫”。视察稻田时,看到田间的鸭子,他会盯着小鸭子看个不停,还开心地学鸭子“嘎嘎嘎”地叫!

    ⑤袁老有三个孙女,但他从来没向孙女说过自己取得的成绩,也没说自己是干什么的。在孙女眼中,爷爷就是一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人。那么,袁老为什么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呢?因为他关心田里的水稻。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神时,她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⑥“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老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他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1974年,袁老终于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的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加30%以上。这项成就公布后立刻震惊了农业界,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吃饱的幸福。

    ⑧2019年9月17 日,袁老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颁奖仪式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被查出患有慢阻肺,即便在90岁高龄,他也没有退休,反而觉得责任越来越重。即使双脚再也无法下地,人不能到,但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的田野里。他说:“ 要加倍努力工作。”“再多活几年,继续下田做科研。”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择一事,终一生”的诺言。

    ⑨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或许难以成为像袁老他们一样跨时代的杰出人物,但我们可以选择做像他们一样可“爱”的平凡人。

    (选自《晓敏青舂说》5月23日,有删改)

    1. (1) 说说第②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 (2) 赏析下面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3. (3) 袁老身上体现的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袁老的宝贵精神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4. (4) 袁隆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和英雄,为什么文章的标题却是“可爱的袁隆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