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秦代开始出现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对允许和禁止捕捉猎物的时间予以规定。历朝还设置禁苑制度,实行特殊区域保护,禁苑内严禁百姓带犬进入捕捉猎物。我国古代还建立了保护生态的虞衡制度,(虞衡是古代掌管山林川的官职,他们也负责辖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摘编自刘林琳、张小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野生动物保护制度浅析》
材料二: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仁慈对待动物是人类应有的道德,对动物的残忍会使人养成残忍的品性,18世纪,城市化进程加快,犬量动物被用于交通运输、肉制品消费和娱乐活动.对动物的残忍成为英国社会的一道“公业景观”,离了英国人的良知,于是新教卫理宗善待动物的观念被广泛传播.1822年,英国议会经过多次辩论,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物福利法律-《马丁法案》。
——摘编自刘宁《动物与国家:19世纪英国动物保护立法及启示》
材料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牛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摘自新华社《习近平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