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阆中
周晓枫
2008年4月,我来此地之前并不认识这个字:阆。它的字形,似乎是一种隐喻:门楣之后伫侯着温润的良人或良辰。因为事前不抱任何期待,当不经意间进入这座具有两千三百年历史的古城——仿佛窖藏的老酒被开启,我体会到一段有若微醺的幸福时光。这是一次格外美好又格外漫长的宿醉,以至两年之后,我要重游阆中,希望现实和记忆如梦一般再次叠合。
这是2010年5月的南方,湿润,清新,少女眼睛里微微漾动的泪光那么动人。来到阆中,我们先上锦屏山。山体不大,也不险峻,但具灵秀之气。树木葱茏,雀鸟穿梭于枝条,穿梭于绿迷宫各个曲折的通道,我听到它们远远近近的彼此呼唤或者自由自在的独唱。身置其间,我像一粒找到归宿的尘埃。我知道,倘若从古城向这边遥望,此山形似屏风,亭台、树木、人物和飞鸟,仿若使用精湛的蜀绣手法刺绣在上面的。就在这灿若锦屏的山上,我隔江向对岸望去。看不清那些古老院落和街巷的细节,只见黑灰色的檐瓦重重低垂,排列绵密。鳞片似的……整个古城,像是巨鱼露出来的宽展展的背脊。一定是这神话般的巨鱼贪恋阆中美景,才蓄意搁浅,为了能够日夜啜饮锦屏山下这一弯嘉陵江水。
当我再次走进古城,的确就像骑行在鱼脊上——那是一种如鱼得水的生活。路面不宽,轻微不平整,走在老街平平仄仄的韵角上,看深深浅浅雕镂的木质窗花,嗅花木散发出的或浓或淡的芬芳,我由此进入古色古香的情调。阆中天然的格局,山锁四围,水绕三面,难怪被视为风水宝地。保存下来的古城面积有四百多公顷,古城古巷呈棋盘状格局,形成独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透过半掩门扉,婆娑树影下有执棋的老者或跌跌撞撞试步的幼童,一副桃花源景象。西商业街两侧,侧面都大开户,小小的人家,经营着各种不大的买卖。张飞牛肉、桑葚醋、蚕丝被、窗花、折扇、布鞋和草帽、旅游书籍、姜糖。生意都是不着急做的,店家不等不劝的样子,漫不经心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过客,想自己咸咸淡淡的心事。
这座小城古老而又清丽、沉静而又生动——阆中就是它原本的样子,有种素颜之美。难怪杜甫曾在《阆水歌》里留下这样的诗行:“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杜家客栈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的木结构建筑,享有盛名。视线越过雕工精细的吊檐和暖红的灯笼,看到天井之上一方裁得周正的夜空,星芒正闪耀。很久很久以前,阆中著名的智者落下闵也凝望过这样亘古不变的夜空,通过浑天仪的窥管,看斗转星移,从天体运行的神秘轨迹中探寻宇宙间伟大的历法。他精密的演算,传达出中国古人超拔的智慧。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我们今天依然生活在落下闵当年总结出的时序里,感受春暖秋寒的轮回。当然,我们平凡,所能拥有、不过是平凡人的乐趣——放下行囊,擦去鞋面上踏山踱水的尘灰,放松地坐在客栈里、浅斟慢酌。一杯回味绵长的老酒下肚,顿觉红尘攘攘,唯有此地令人神清气闲、梦稳心安。阆中有三绝:牛肉、醋和馍。我偏爱杜家客栈特有的一道莱,就以阆中三绝为食材,加入醋汁的芡粉红润稠亮,口感介于汤羹之间,味蕾同时体会到牛肉的柔嫩和馍粒的酥香,入口即化,唇齿留芳。我忍不住大快朵颐,喝完一碗再添一碗,三碗之后还不舍放下羹匙。
晚上坐船,夜航嘉陵江。船上的男歌手声音嘹亮,高亢处声若裂帛;他身后的两个船娘,一个泼辣,眼睛里都是亮晶晶的光;另一个害羞,偶尔笑的时候才露出晶莹的皓齿。我们聆听着他们生动的民歌,顺江漂流……在两岸的璀璨灯光之间,在江水的鄰粼波光和夜空的浩大星光之间。
登岸后,我们去看皮影戏。明亮光照下,色泽艳丽的皮影人在半透明的屏幕后灵活摆动,呈现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爱恨生死。我们忍不住好奇,跑到屏幕后观看皮影艺人如何进行表演,后来按捺不住,索性亲自执棒,小试身手。那些面部没有变化、肢体表现却灵活丰富的偶人,激情四射地热舞起来,让我们无比快乐。
夜已深,我们却余兴未了,不想就这么回了宾馆,实在舍不得阆中旖旎的夜色。于是找了临江的桌子,坐下来,慢慢喝茶。嘉陵江沉缓、宽广,无声流动。而江风柔煦,零星的微雨几乎是察觉不到的,温柔得好像是风中的水汽。茶盏和执杯的手,都尽在国画般的墨色里。我们有时闲聊,有时沉默。或许,我们也是命运操纵下的皮影,被神明即兴的手所操纵。但今夜没有伤感,尽可放歌纵酒,只当还乡……难道不是吗?“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此时此刻,在春夜的阆中,岁月如此静好——更远更多的幸福,我不需要知道。
(有删改)
整个古城,像是巨鱼露出来的宽展展的背脊。一定是这神话般的巨鱼贪恋阆中美景才蓄意搁浅,为了能够日夜啜饮锦屏山下这一弯嘉陵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