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浙江模拟)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自古以来,文人诗作每逢秋景,一般不是寂寥就是伤悲。20世纪20年代,作为革命的新青年和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眼里的秋光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这表明在文学领域( )
①抒情主体可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反映的对象
②抒情主体主观世界不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不同
③不同抒情主体的意识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④不同抒情主体无法对同一客观事物作出一致真实反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