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南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晚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往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块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线的攻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褚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桶破星天。靠近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线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用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拳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向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却是新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太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由于二胡质劣导致技艺发挥不出来,盲人尽管演奏着哀伤的曲调,却无法打动行路的人。 B . 面对“我”关于蜡烛的质问,盲人半天才答复,且语气吞吐,有一丝做了亏心事的慌张。 C . 盲人没拿过50元这么大面额的钞票,而反复摩挲钞票正反面,可见他是一个谨慎的人。 D . 盲人虽看不见这个世界,但他却有着质朴而美好的心灵,他心里装着这个世界的真善美。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标题看似矛盾,实则表明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美好的世界,他是用心去“看”世界的。 B . 小说以盲人接孩子放学作为开头,又以盲人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着孩子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写法高明。 C . 小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了作者对窗人的两次误解,而实质上要表达的是对盲人的赞美之情。 D . 小说语言生动,表现力很强,如“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蚊穴”等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3. (3) 有人说毕淑敏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作家,本文中的盲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
    4. (4) 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方式?有何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