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 (1) 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建立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进步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