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郑州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 , 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 , 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B .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C .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D .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 . “不伤一人”与“何伤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 C .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 . “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 . 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C . 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D . 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