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永安月考) 阅读

    商道

    赵淑萍

    李云峰正在店里看画。这时,走来一群人。其中一个,一把抓住他的长衫斜襟,当胸一拳。李云峰毫无防备,一时惊愕。

    “有话好说,不可打人。”为首的那人斥责道。随即,他转向李云峰,“李老板,你是不是自己想砸自己的招牌?”此人姓尚,是当地有名望的商人。他一个月前曾经来裱一幅字“商道酬信”,这是他向海城著名书法家冯山源求得的。前几日,他拿了装裱好的字,欢欢喜喜地回家。可是,他那喜欢书法的女儿看出了毛病。“爹,我感觉字怎么小了?虽然写得像,功力还是差了点儿。”女儿说。这下,他拿了裱好的字,怒气冲冲带了一帮人来讨公道。

    李云峰蒙了。他这定芳斋开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要说是冯山源的字,就是再名贵的字画都装裱过。冯山源的字,他经手过好多。只是,这幅应酬之作,他也没怎么上心,日子到了,就吩咐手下人裱了,也没细看。这下,他反反复复地看这四个字,果然不对劲儿。“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他们自己把字换了?但是,这装裱的技术,明明出自我定芳斋呀。”

    “尚老板,我从老家来到这海城,开店二十多年,信誉良好。我一家老小都在,我何必做这种事呢?字画已经离店,又怎么说得清楚呢?”李云峰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来讹你?那幅字,如果你原作拿出来,就算了。如果三日内不给我交代,我就去冯老那儿说,看你在海城还怎么立足!”最后,尚老板丢下话,拂袖而去。

    李云峰百思不得其解。他细细盘问他手下的人。手下几人均喊冤枉。这字是从内室取出来的。平时,室内是不许其他人进去的。只是,他的侄儿李子健,因为假期,来海城看看。有时,也帮着看看店,长长见识。假期结束,侄儿已经回去了。他一个读书的孩子,不可能牵连此事。

    那一头,尚老板气呼呼地把状告到了冯山源这里。冯山源定睛细看,模仿得还真像,几乎能以假乱真。只是,落款处露出了马脚。而且,这章,刻得也还不错。“李老板应该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不会做出这种事呀。尚老板,也犯不着换了字去讹吧。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看来,这件事弄不好要满城风雨,两败俱伤。”冯山源想。冯山源还想到了启功。虽然,启功的辈分没有他大,但他崇尚启功,不仅是字,还有人品。曾有人假冒启功的字,启功却宽厚一笑,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一是看得起我;二是一定有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想到这儿,冯山源豁然开朗。“这个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了,就到此为止。我再给你写一幅,然后让定芳斋免费给你裱好。大家以和为贵。”

    事情就这样了。几天后,李云峰的兄长,带着儿子李子健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一卸下行李,就从藤箧里取出一幅字。原来,这李子健酷爱书法,但家里让他搞实业,不想他太投入。他常常自己偷偷地练字、刻章。在叔叔的店里,他看到冯山源的字,爱不释手,偷偷地比划着临了半个月。那天,他暗地里写了几张,挑了最好的一张,盖上了自己刻的图章。最后,把真迹给换走了。李子健回到家,又偷偷临摹,被父亲撞见,严厉责问之下说出实情。父亲想到兄弟的信誉,同时想着纵容儿子的后果,赶紧送来。

    “叔叔,我实在是喜欢冯老的字,没有其他的心。”侄子说。

    李云峰和兄长犹豫了好久,觉得还是带上孩子,登门向尚老板道歉,再向冯山源道谢。

    五年后,尚老板的生意做得越发大了,他的店里还是挂“商道酬信”四个字,不过,这四个字是青年书法家李子健题写的。这个人,是冯山源的关门弟子,也是他自己看中的乘龙快婿。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欢欢喜喜回家”到“怒气冲冲带了一帮人来讨公道”,这前后的变化和反差说明了尚老板发现了被装裱的字存在问题。 B . 李云峰认为李子健“他一个读书的孩子,不可能牵连此事”,可事实出乎他的意料,正是李子健偷拿了冯山源的字来临摹。 C . 尚老板的女儿能够看出装裱好的字并非冯山源的真迹,说明她深得海城著名书画家冯山源的真传,她的书法造诣极深。 D . 李云峰的侄儿李子健刻苦勤奋、酷爱书法,和尚老板的女儿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被尚老板看中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悬念法,以李云峰被人当胸一拳之事为契机切入,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通过回顾往事交代故事的起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 小说在冯山源的形象塑造上,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加以表现,他受启功的启发,劝尚老板“大家以和为贵”,体现了其宽厚包容的性格特点。 C . 小说的结尾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的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来看,又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D . “商道酬信”这一幅字是贯穿小说的一个道具,它不仅照应了标题,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3. (3) 李子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商道”为题,文中是如何围绕“商道”来构思故事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