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三上·安徽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1—1910年,清王朝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除以农渔牧及其副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主外,还有古玩、祭器带有文化色彩的器物,得奖的也大多是诸如景泰蓝、丝绸之类的展品。清王朝参会的展场布置既建辕门、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甚至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容像;还陈列对联、灯笼、绣画等物品。场馆的命名或称为“大清国”,意为“大清朝”,或称为“中华公所”,富含“中华文化”意味。但西方强国却对晚清中国不屑一顾,除了在会场上刁难中国人外,还将中国视为殖民地和“半开化的国家”。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材料二:1951—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在场馆的陈设上,凸显了天安门、国旗等,而在1956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国旗与苏美英等参加国国旗并列。参会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其中重工业展品居于突出的位置,如195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展会上,重工业品的比重为40%。参加展会的观众也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了。除了工业品,中国还借展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海外的观众纷纷为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参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参展的意义并分析新中国与晚清国家形象不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