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武威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学习国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人人能说,文字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好几年,为什么到了中学阶段还要学习?这是因为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这弊病,便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和语言一样,内容有深浅不同,形式有精粗的差别。小学阶段学习的只是些浅的和粗的罢了,如果即此为止,还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必须对于深的和精的也能对付,能驾驭,才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材。国文教材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它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思虑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如果不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的,国文课也就白上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单凭一部国文教材,是不够的。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该用研读国文教材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材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只要你存心读书,完全可以就自己所好,就各科学习上的需要,就解决某项问题的需要,从各处找到书来读,这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该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产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摘编自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平时说的语言不是任意的,改掉粗疏的毛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 B . 阅读和写作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由国文科专门负责授与和训练,其他学科难以涉及这两项内容。 C . 叶圣陶认为只有多读、多作才能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越多越好,绝不放过任何历练的机会。 D . 学生在获取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时,需要教师对教材一篇篇地讲解,并让学生试着去理解揣摩它们。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按照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路展开论述,强调了学习国文的必要性。 B . 第二、三自然段论述了每个人学习国文应有明确的目标,即从“知”到“行”,并说明了相关路径。 C . 第四段往后,文章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论述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的有效方法。 D . 文章围绕“学习国文”的话题,运用了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尽量运用语言文字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而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 B .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即得到阅读知识;终极点在“行”,即养成写作习惯。 C .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帮助从教材中习得阅读知识,再用这些知识去阅读更多的书。 D . 为养成阅读习惯、充实自己生活,必须多读;为养成写作习惯、适应生产需要,必须多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