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原为君主用以限制相权而次第出现的,至南北朝演变成联合的宰相机构。三省的长官,只要事实上为君主所倚重,都可以算是宰相。但是南朝之政多出于中书,北朝之政多出于门下。三省分工不够明确。隋代建立后,文帝首先确立了内
史(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分权制度。至唐初,三省六部的中央架构最终得以理顺定型。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忽必烈继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太子担任,但事实上并不到任。元世祖时,不时以中书省宰臣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衔,代表中央出外,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在灭南宋过程中,行省在江南逐渐地方化。为了镇压反抗,尽快安定局势。行省必须集中权力,并保持设置的相对稳定。行省设置逐渐固定以后,元廷对行省官制统一进行改革。规定以后行省官员不再以中书省宰相之名系衔,而单称“某某行省平章”“某某行省右丞”之类,以区别于都省(印“中书省")官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