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南昌开学考) 记叙文阅读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干做成的,一端连接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麦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质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的衣袋里,这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一个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叶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奶奶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小块艾叶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的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我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亮的竹笛,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却不见了。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 (1) 作者回忆了有关奶奶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 (2)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下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②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 (3) 联系上下文,研读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 (4)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