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2·巴中零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在眉山,习近平看了一个村、一座祠,从传统到现代,从农田到心田,巴山蜀水,寄寓深深。

    此次赴眉山考察,习近平专程前往三苏祠。

    有什么样的家教,成就什么样的人。从苏轼十岁开始,苏洵在结束云游后就亲自教导两个儿子读书,他给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书籍。苏辙在《藏书室记》中这样描述父亲:“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日:‘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

    苏家家教甚严。在海南流放时,苏轼还梦到被父亲提问背诵《春秋》,结果从梦中惊醒,“犹如挂钩鱼”。两个儿子的启蒙教育,倾注了整个苏家的心血。如今,三苏祠里专门陈列的家训家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习近平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他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苏轼,是习近平引用诗文最多的中国古代名人之一。

    2018年1月,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引用了苏轼在《赤壁赋》中的一句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他说,“苏轼的这份情怀,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为珍贵的。”

    1. (1)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月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集中体现了苏轼的生命观和自然观,请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其蕴含的生态智慧。 
    2. (2) “有什么样的家教,成就什么样的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请你为你家拟定两条家风家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