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武汉月考) 文言文阅读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因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

    (或)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王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王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二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徒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语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之,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B .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衣土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C .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D .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中,汉水中游郧阳一带,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曾“南取汉中之地”;三国时,刘备曾发起汉中之战。 B . 伯王,即“霸王”,为诸侯之长,有会诸侯、朝天子之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均为公认的“伯王"。 C . 《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D . 绳墨,本指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后引申为法度。“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取本义,与文中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宜阳之战中,为避免韩楚结盟使秦国陷入危机之中,冯章向秦王进言,若拉拢楚国,韩国便对秦国没有威胁了。 B . 宜阳之战达到目的后,秦王再次按照冯章的建议,以“冯章已死、秦无地”为由,拒绝履行“许楚汉中”的诺言。 C . 谏者进言既肯定了秦王已取得的成就,也表达了对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会让秦王步智伯、夫差后尘的担忧。 D . 谏者认为,秦国应改变援魏抗楚的策略,与楚国交好,否则楚国、秦国都可能遭受兵祸,最终沦为天下笑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

      ②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

    5. (5) 同样是向秦王进言,冯章和谏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