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 , 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公曰:“诺。”酌者奉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曼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日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赛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是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智者不为也。婴为人臣,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臣术》)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B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日/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C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D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缁布之衣,也作“缁衣”,指古代用彩色帛做的朝服;后泛指鲜艳的衣服。 B . 驽马,资质较差、不出众的马,与《劝学》中“驽马十驾"的“驽马”含义相同。 C . 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奉觞是举杯敬酒的意思,流觞则是一种喝酒游戏。 D . 县,周代制度,天下地方千里,分为百县而系于国。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桓子陪齐景公饮酒,看见晏子的穿着和车子后,就请求景公罚晏子饮酒,他认为晏子的做法隐瞒了齐景公的赏赐。 B . 晏子解释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对待那些工作失职的臣子才进行责罚,至于乘坐简陋的车子驾劣马,这并非罪过。 C . 晏子认为自己用景公的赏赐使父母妻子等受益,让一些未做官的读书人依靠自己的帮助过活,这显扬了景公的恩赐。 D . 齐景公想派晏子到县里做官,晏子从忠、仁、智的角度说理拒绝;他认为自己作为人臣,有衣穿,有饭吃,就很满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

      ②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智者不为也。

    5. (5) 景公要罚晏子时,晏子是如何避席解释的?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