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 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选自苏轼《孟轲论》,有删改)

    注1 比:为,替。②耨: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穿墙(偷盗)。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合从连衡:“从”,同“纵”;“衡”,同“横”。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横”。 B . 唐、虞、三代:“唐”即唐尧,“虞”即虞舜,他们都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代”指中国建朝最早的三个朝代,即夏、商、周。 C . 交征利:相互求利。孟子对此类自私求利之人是厌恶的。墨子此前却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但这种利是互爱互利,绝非单方面的个人私利。 D . 孝悌忠信:儒家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的内容。八德是儒家倡导的做人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类只求私利的做法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 . 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从反面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 . 孟子批评那些不施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深渊之中,也直接地揭示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 . 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的,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的,而是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②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

    5. (5) 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