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四十五年,授河南临颍知县。颍水经许州东入临颍,许州孔家口下距临颍境仅百余步,堤屡圮,水入临颍,害禾稼。近思请筑堤,临颍任夫十之七,士民争输谷。日役千三百人,人谷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为患,岁大熟。近思立紫阳书院,教士以正学。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化行于其乡,俗日驯。五十二年,巡抚鹿祐荐卓异,迁广西南宁同知。病,告归。
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抚朱轼荐,敕部调取引见,命监督本裕仓。浙江福建总督满保奏请以知府拣发福建,檄署台湾知府。近思议析置①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议未即行,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选司郎中,赐第,赉帑金四百。寻授太仆寺卿,仍兼领文选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
四年,充江南乡试考官。例以《乡试录》进呈,上嘉近思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谕奖之。时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以诽谤获罪,停浙江人乡会试。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吴山蒙耻!”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为习俗所移,足为越水、吴山洗其羞耻!”所陈委曲详尽,下巡抚李卫、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如议施行。五年,擢左都御史,仍兼领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礼部尚书、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为治丧,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沈近思传》)
注:①析置:将原行政区划分开,设立新的行政区。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B . 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C . 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D . 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调动改派。“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
B . 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后也可指向他人告辞,告别回家。文中“告归”含义属前者。
C . 乡会试,乡试与会试的合称。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又称“秋闱”;会试,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
D . 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近思政绩显著,在临颍为官时,一方面解决了多年的水患问题,农民大获丰收;另一方面注重教化,设立学校,亲自教授,民风因此大改。
B . 沈近思主张在台湾省多设数县,从乡民中选人并操练,增加驻兵;对流杂之民审其籍贯,稽其家口,授其田土,这些主张非常有实效。
C . 沈近思担任科举考官时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但由于出现了汪景祺、查嗣庭案件,作为浙江人的沈近思感到非常羞愧。
D . 沈近思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因为他儿子年幼,朝廷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赐予他祭奠、安葬礼仪。
-
-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
②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