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上·安吉期末) 文学类文本阅读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

    ②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当时觉得很无聊。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翠湖。

    ③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囂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

    ④翠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A]“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湖水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⑤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我们有时会一直坐到十点多钟。荼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账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B]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⑨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⑩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

    ⑪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

    ⑫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

    1. (1)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跳读文章,填写思维导图。

    2. (2)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极富特色,请你对文中画横线的A、B两句进行赏析。
    3. (3) 文中的人物灵动、特别,让人过目不忘。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堂信的人物品评。

      示例:图书管理员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早上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拨到八点,上班!中午自己转一个不动的钟到十二点,下班!真是一个任性洒脱,有点古板又有趣的妙人!

    4. (4) 文章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和“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5. (5) 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深沉的,而用来承载情感的载体却很小,有人认为这两者不匹配,你怎么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