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贵州月考) 文言文阅读

    王遂胡服。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主,先王之通谊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夫制国有常,以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以令行为上。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后德且见也。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令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韭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宓戏、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观时而制法,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治世不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而志淫,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丛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B .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C .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D .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不逆主”与“而君逆寡人者”(《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逆”含义相同。 B . “中国不近蛮夷之行”中的“中国”是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意思为“中原地区”。 C . “臣愿王之图之”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图”含义相同。 D . “因事而制礼”与“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两句中的“因”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武灵王决心穿胡服上朝,他表明自己改穿胡服不是为了享乐,他希望王叔也改穿胡服,还想仰仗王叔的威望,促使改穿胡服这件事的成功。 B . 赵造反对改穿胡服,他认为胡服是奇装异服,穿奇装异服的人往往心思不正,习俗怪僻的地方往往民心混乱,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应仿效蛮夷的行为。 C . 赵武灵王认为古今的习俗本不相同,历代帝王不相沿袭,夏、商、周三代的圣王,都是根据现实情况来制定法令和礼制,法令制度都顺应潮流。 D . 赵武灵王举夏、商衰败的例子,举服饰正统的邹国、鲁国的例子,举风俗特殊的吴、越地区的例子,最终目的是阐述“古今不同俗”的道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制国有常,以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以令行为上。

      ②进退之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