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番禺月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

    5月18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博物馆的未来令人期待。

    展品“活”起来,数字展陈提升观众体验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第一单元大厅设置大型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复原文物细节,三维采集助力保护修复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请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建起义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满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洞悉文物“身世”,数字技术用于考古发掘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而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卫,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来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钢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背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上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2021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云游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界的热词。当前,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游博物馆”渐成生活新方式

    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热门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

    “云游博物馆”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为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还有观众表示,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毕竟,留住粉丝的法宝,有效互动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体现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更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从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

    以创意引领数字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数字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离观众更近。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观众打开故宫博物院官网和官方微信便能随时随地来一场“深度游”。“全景故宫”栏目,以高清影像记录故宫各个院落,观众可浏览包括开放区域以及养心殿、重华宫等暂未开放区域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在“V故宫”栏目,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深度探访养心殿、乾隆“秘密花园”中的倦勤斋等宫股。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1. (1) 【信息筛选】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 . 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 .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 .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使用了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技术,已在世界考古的前沿。
    2. (2) 【信息推断】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是54门,鸣28响?在“屹立东方——馆藏经典术作品展”中,“国博邀您看展览”带观众在展厅一起回味开国大典。 B . 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合亮出“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天9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 C . 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动开展起来,在几年已完成的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所积累的数字资产基础上,开放更多藏品资源,让公众看到过去所未见。 D . 敦煌研究院运用互联技术手段,持续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开启“云游”莫高窟新模式,发布了“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等线上资源。
    3. (3) 【信息分析】下列为“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的建议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博物馆多利用最新技术,多开展云游博物馆活动,使数字博物馆真正无处不在。 B . 数字化博物馆的展示手段要更丰富、设计要更美观,可以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 C . 数字博物馆只要在直播期间做好与观众的互动,就能吸引更多粉丝参观展览。 D . 数字化博物馆要多开展各种创意活动,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以创意引领建设。
    4. (4) 【点评探究】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