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米芾与苏轼对饮挥毫
[清]余怀
元祐①末,米芾知雍丘县,子瞻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②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座。每酒一行③ , 即展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
(节选自《东山谈苑》)
[丙]游沙湖④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
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年号。②馔(zhuàn):饮食。③一行:一回。④《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
根据文意,写出加点词的意义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更相易携去:
是日剧饮而归:
用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苏轼与张怀民“欣然”赏月漫步,与米芾“大笑”对饮挥毫,与庞安常“作歌”游清泉寺,你能发现这三位朋友与苏轼各有什么共同点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