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冻土观测段

    董夏青青

    那日的军事斗争结束后,他和另一个人把一名倒在地上的小个子兵架到盾牌上。俩人抬着盾牌,跟随四周到处响着的叫喊声朝后方走。

    原本围在医务帐篷门口的人,自动退开一条让他们过身的路。那些背对他的,此时转过脸。这有一张豁开了的嘴,那边有个额头开花的脑袋。小个子兵被放到医疗床上时睁开眼,问了句我活着吗?

    你活着。军医凑近了告诉小个子兵。

    我想睡觉。小个子兵说。

    踏实睡一觉吧。军医说。

    两名护士。一个剪开小个子兵身上被划烂的衣物,另一个往他皮肤上贴大片的发热贴。

    我好冷。小个子兵说。

    军医捏了捏小个子兵的大脚拇指。

    我在捏你哪个脚指头?军医问。

    小拇指。小个子兵回答。

    右腿和右胳膊折了。军医小声对一个在流泪的护士说。准备吊水吧。

    冻得太狠了,血管根本找不见。护士说。

    找矿泉水瓶子灌温水,挨着手脚摆上一圈。军医说。走出帐篷之前,军医请他帮忙把一旁铁架子上的棉大衣拿过去给小个子兵盖上。小个子兵睁开眼睛看着他。

    排长,你也被搞伤了。小个子兵喃喃地说。你的头破了。

    走出帐篷,逆着后撤的小股人流,在往前方回返的人当中,他看到一个年纪很小的兵。即便隔了一定距离,绷带挡住了他半张脸,还是能判断出这个兵非常非常的年轻。他有些明白那边的外军为何叫他们学生兵和童子军了。

    他慢慢靠.上去,跟在那个士兵后边朝前走。不远,临近河道的滩地上聚集了一些人。

    拿绳索,拿绳索去啊!有一个战士背向人群,喊叫着冲他的方向跑过来,与他擦身而过。将要靠近人群时,走在他前头的兵忽然扭过头来。

    排长,是你吧?排长。年轻的声音说。

    你是谁啊?他反问。

    是我啊。那个声音又说。

    你不去帐篷,跑回来干吗?他问。

    您是不是来找我班长的?年轻的声音说。

    你班长是谁?

    许元屹。

    对,许元屹,许元屹在哪?他又问。

    排长,您是不是不知道我班长在哪?

    我不知道。他回答。

    那个年轻的兵转过被绷带缠住的半边脸,继续朝河道走去。

    河道边围着的人里面,有他还能一眼认出来的。但被认出来的人根本没有回头看他。那些人紧盯着河道,不动声色的表情如此一致地惊愕和悲恸,以至于他觉得有必要去看一眼他们在看的东西。他走过去。看到的是汩汩涌动的河水。水流里有一身鼓得溜圆的荒漠迷彩服,明显被河床里的石头缝卡住了,还卡得很牢。瞬间又能根据它起伏的力度判断它附着于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上。过一会儿,膨胀的迷彩服带动水下某件东西翘起来,跃出水面。

    他又看了一眼,打算辨认那个跃出水面的、圆的东西。他的喉咙里不受控制地发出一声呻吟。

    一个人头脸朝下,四分之三的身体陷在水浪里不受控制地摆动和摇曳。融雪后冲下峭岩的洪水力道很大。这样一具躯体,卡在河道里是不现实的。

    没人告诉你吗?排长,那是许元屹班长。年轻的声音从一旁对他说道。

    打捞从傍晚开始,用了很长时间。

    一个排的人分成五个小组。士兵们一面冻得抽噎,一面手挽着手,慢慢地朝这具身体靠拢。好不容易靠近了,他们轮流上前抓住那个身体或者衣物的一部分,动作谨慎却用力地向外拖拽。每个人都试过了。每拽一次,那具身体都往河道里卡得更紧一点。明明是被几块石头卡住了腿,那个软乎乎的身体就是拽不出来。

    夜里。河道边的滩地上。他入神的目光顺着河水望去,瞥见那具身体还在水里浮动。离篝火更近的,还有两个那边的人。其中一个躺着,已经死了,另一个坐着,还活着。

    刚才有一个土气十足、身子骨扎实的中士坐在他旁边。战斗结束后,这名中士在清查现场时,从崖壁下的洞穴里发现了这两个人。当时这俩人都受了伤,蜷缩在洞里,其中一人伤得更重。中士喊来翻译,让翻译指挥受伤较轻的那个背,上受伤较重的,听他的指令往后方走。翻译告诉中士,受伤较轻的人不愿意,说同伴明显快死了,而自己也受了伤,背不动。中士说不背可以,那就谁也别走,耗死为止。受伤较轻的人等翻译说完,让翻译帮他把受伤较重的人抬放到自己背上。但那人坚持不让同伴趴在自己后背上,不肯与这个人头挨头。翻译说,受伤较轻的人认定同伴就快死了,而他害怕死人。

    翻译走在前面,中士跟在他们后面,看见轻伤者驼着腰,倒背起自己的同伴往前.走。重伤者的两条腿被使劲拽住,垂下来的脑袋和胳膊都在地上拖着。

    中士走上去喊,说你他妈的不能这样对你兄弟。轻伤者似乎没有听见,只把重伤者的两条腿又往肩上拽了拽就继续朝前走。中士赶上前,抬起被拖在地上的人的脑袋,托住了他的肩膀。翻译转过身看了一眼,示意轻伤者停下,接着走到近前半蹲,让中士把重伤者抬放到自己背上。

    送到滩地的籌火跟前不久,那个被背过来的人就断气了。借着火光,他看到那个人脸上的瞳孔散得很开,嘴唇张开,保持着临死前呼吸异常艰难的表情。

    (选自《收获》2021年第4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场面描写,揭示了边境军事斗争的残酷,并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当代中国军人的形象。 B . 小个子兵从前线被抬回以后,还不知道自己是否活着;军医捏他的脚指头,他也不知道被捏的是哪个,是因为他负了伤又被冻得太狠了。 C . 小说对于牺牲在河道里的许元屹班长,运用工笔描写,详细展示了英雄牺牲后的惨状,叫人不忍目睹,也暗示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 D . 小说描写当排长认出漂浮在河道上的是班长许元屹后,“喉咙里不受控制地发出一声呻吟”,这一细节描写揭示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2. (2) 关于文中描写“那边的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士兵“冻得抽噎”也要打捞战友,“那边的人”却不愿背自己的同伴。 B . 轻伤者背重伤者,让重伤者的脑袋和胳膊都垂在地上,然后拖着他往前走。 C . 中士骂轻伤者,是因轻伤者不爱护自己的同伴,从而导致中士不尊重战俘。 D . 重伤者被背到篝火处不久就断了气,脸上却保持着临死前呼吸艰难的表情。
    3. (3) 小说的情节围绕“死亡”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4. (4) 有人评价本篇小说“这看似零度、不带任何情感的描述中其实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